紫光集团大手笔减持文一科技(600520)的动作不断。2020年5月20日晚间,文一科技发布了一纸关于股东权益变动的提示性公告,紫光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又一次减持公司股份达5%。
证券时报·e公司记者注意到,近2个月以来,紫光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累计减持文一科技达15%,究其原因或许跟自身近期现金流不佳,急需“补血”相关。
累计减持15%
公告称,公司于2020年5月20日收到股东紫光集团有限公司(简称“紫光集团”)的邮件通知,紫光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北京紫光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(简称“紫光通信”)、北京健坤投资集团有限公司(简称“健坤投资”)于2020年5月14日至5月19日期间,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和大宗交易方式合计减持我公司股份792.15万股,占公司总股本的5%。
本次权益变动前,紫光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紫光通信、健坤投资合计持有文一科技1780.59万股股份,占总股本的11.24%。本次权益变动后,紫光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紫光通信、健坤投资合计持有文一科技988.44万股股份,占总股本的6.24%。
对于本次权益变动目的,紫光集团在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中称,本次权益变动是信息披露义务人基于自身战略发展需要,优化资源配置安排考虑。截至本报告书签署日,信息披露义务人在未来12个月内没有增持或减持公司股份的具体计划。
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注意到,今年以来,紫光集团以及一致行动人大手笔减持文一科技的动作不断。具体来看,紫光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首次减持5%在一个月前。4月16日,文一科技日发布公告称,紫光集团及其一致行动紫光通信、西藏紫光春华、西藏紫光通信、健坤投资于2020年3月23日至4月14日期间,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和大宗交易方式合计减持我公司股份792.15万股,占公司总股本的5%。
20多天后,紫光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又完成了第二次大手笔减持。5月9日,文一科技又发布公告称,公司于2020年5月8日收到股东紫光集团的邮件通知,紫光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紫光通信、健坤投资于2020年4月22日至5月6日期间,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和大宗交易方式合计减持我公司股份792.15万股,占公司总股本的5%。
若算上本次已完成减持的5%,紫光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在近2个月的时间里内,累计减持文一科技2376.45万股,减持比例达15%。若以文一科技2个月的平均价8.33元每股计算,紫光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套现近两亿元。
高杠杆的隐患
大手笔减持的背后是,是紫光集团近年来的高杠杆运行,现金流不佳。
资料显示,紫光集团的前身是清华大学科技开发总公司,1988年成立,至今已超过30年。2009年,紫光集团引进新的管理团队,在之后建立了混合所有制,开启了腾飞之路。2012年,紫光集团营收为22亿元。到了2018年,这一数字达到800亿元,增长了36倍。
紫光集团采取的模式是大举并购,扩张速度惊人。由此带来的隐患是,紫光集团高杠杆运行,负债率较高,现金流不佳。截至2019年底,紫光集团总资产2977亿元,总负债2187亿元,负债率达到73%,归母净资产仅74亿元,而2018年底是124亿元。
天眼查显示,目前,清华控股持有紫光集团51%的股权,健坤投资持有另外49%股权。而健坤投资的第一大股东是赵伟国,持有70%股权,另外两名股东是李义、李禄媛,各持股15%。赵伟国是健坤投资的董事长,同时也是紫光集团的董事长。
有业内人士表示,正是赵伟国团队在2009年进入紫光集团后,紫光集团才由一家纯粹的校办企业变成一家市场化的公司。并购之路,是赵伟国一手为紫光集团打造,由此也带来了高杠杆的隐患,如今来看,紫光集团大手笔减持套现或许跟自身近期的现金流不佳,急需“补血”有关。
平安证券去年底发布的一纸《紫光集团和方正集团美元债暴跌的背后》快评显示,剔除名校的光环后,校企基本面可能存在业务不强、债务依赖和债务结构不合理,倘若拿走校企带来的信仰加成,则再融资的不确定性很容易导致公司陷入流动性危机。而校企改革进程加速,长期看有利于厘清校企产权和责任关系。